在2024年双十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《足球》报的资深记者李璇再次在社交平台上就“假赌黑”案件的处罚力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在中超联赛赛季结束后的这个阶段,这一话题无疑是引发了广大球迷和媒体的关注。
李璇认为,当前“假赌黑”案件的处罚难点主要在于涉案俱乐部众多。已经宣判的足协工作人员中,有二十多家俱乐部涉及行贿,这无疑给处罚的制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如何确定处罚的力度和范围,如何做到既不纵容也不过于严厉,这都需要足协的深思熟虑。
然而,中国足球为何总是陷入这样的困境?难道不正是因为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过于依赖“智慧”,而忽视了严格的法律和制度吗?一位球迷的尖锐言论值得深思:如果当年被查出的那些球队都得到了严厉的处罚,那么如今的情况会是如何?是否还会有假赌黑的现象存在?像山东申花等球队,过去有过央视报道买裁判、摘星等行为,但这些球队是否得到了实质性的处罚?结果如何?它们是否真正悔改?
对于这些屡教不改的球队,只有让它们降级,失去大部分的市场价值,让它们的拥趸失望,才能起到警示作用,让其他球队明白,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的球队,一旦陷入假赌黑的漩涡,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。这样的结果看上去可能会让中甲球队递补,短期内影响联赛的质量,但从长远来看,这却是必要的阵痛,否则长期的隐患将会带来更大的损失。
同时,我认为这位球迷的观点非常正确且富有道理。的确,足协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。如果处罚过重,可能会导致俱乐部和球员的恐慌,甚至可能使整个足球行业陷入停滞。然而,对于行贿这样的行为,我们决不能姑息。行贿本身就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利的行为,如果这是俱乐部层面的行为,那么更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。然而,如何界定是个人行为还是集体行为,这确实需要仔细斟酌。但无论如何,如果涉及大面积的俱乐部行为,足协必须采取果断措施,重罚不姑息,这是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的底线。
对于中国足协来说,处理这类问题确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。既要出台有效的政策进行处罚,又不能过于严厉导致行业崩溃。如果真的涉及到众多俱乐部,“法不责众”的情况确实存在。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希望看到一个公平、公正、健康的足球环境在中国足球界形成。